您好,欢迎来到合江县图书馆!
合江文化
当前位置 > 全民阅读 > 合江文化
合江文化-焦滩大端阳
发布时间:2018-03-12丨作者:丨阅读次数:

   每到农历五月十四日晚,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在临江场上,有亲戚的投亲靠友,远到而来的客人由行会出资安排吃住,到农历五月十五日上午演出分头开始,临江场上的各家店铺出资在自家门前挂上葛巾帕子、草帽、蒲扇、日常生活用品或简单的食品作为“彩”奖励给在自家门前吼河闹的队伍,“吼河闹”主要在临江场街上、河边、竹林里演唱,龙灯、班打狮子、猴子爬杆、跳花船、秧歌的队伍也在临江场上开始表演,观看表演的群众络绎不绝。下午,铁炮三响,龙舟比赛开始,主办方在河对岸竹林里挂上“彩”, 船先到岸的队,不一定是第一,还得一人跳上岸,跑过河滩抢到鸭子、抢到“彩”才算是最后胜利。一天的演出结束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歌师和民间艺人们还要在一起进行技艺和各方面的交流,直到到十六日才余兴未尽的散去。

   据传,焦滩乡大端阳始于宋元,发展于明初,完善于民国,《合江县志》上对焦滩大端阳节庆的确立有着详细的记载,1936年秋天(丙子年)长江和水暴涨,淹没了两岸的庄稼。河水退后,天大旱,整整干了3个多月,百姓苦不堪言。塘库裂口,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为了找水,群众到处挖坑,起五更守通宵,排队等候。找不到水的,再累再远也得到长江河边取水。生产受阻,生活无法,有的群众靠吃仙米(白善泥)过活。各寺庙僧人纷纷出面,筹资做会,求神降雨。有的群众编扎草龙,挨家逐户,望天赐雨。一直到1937年4月27日(农历)夜,端阳前夕,天降大雨,群众欣喜万分,起早摸黑,夜战通宵,抢水栽秧。为感谢上天赐雨,街坊权威人士(税子衡等)召集群众商议,推迟10天,在五月十五重过端午,同时要更为隆重,大端阳这一节庆正式在焦滩乡确立下来。从此,焦滩乡的大端阳习俗延续至今。

焦滩乡大端阳节庆独特,由最初的群众自发组织庆祝,逐渐演变为焦滩乡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具有四大特征:

1、时间特殊:不同于传统端阳是农历五月初五,时间上推迟了10天,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天来庆祝。

2、形式多样:在五月十五日这一天,除了划龙舟、吃粽子等传统端阳的纪念方式之外,还要举行龙灯、牛灯、河闹、班打狮子、跳花船、秧歌等丰富的民间民俗表演。

3、“河闹”独具特色:焦滩乡的“吼河闹”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感悟产生的民歌调式,激扬婉转,铿锵有力,一人领腔,众人附和,分齐唱、领唱、对唱、帮腔多种,一呼百应,震天动地,声势浩大。

4、民间艺术交流的盛会:每到农历五月十五这天,来自川、黔、渝等地的歌师、艺人汇聚焦滩进行山歌竞唱、技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