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合江县图书馆!
合江文化
当前位置 > 全民阅读 > 合江文化
合江文化-福宝高腔山歌
发布时间:2018-03-12丨作者:丨阅读次数:


高腔山歌是福宝产生、流传并向川南、黔北、渝西地区传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

  高腔山歌源于先民的农耕、渔猎、伐木等劳动。其基本特色是“腔高嗓亮”,两句歌词为一歌段,歌曲高音区反复再现,以富有地方特色的虚词衬句完成歌曲旋律的起、承、转、合,形成古朴高亢的山歌。

  福宝位于合江县东南面,地处川南、黔北、渝西结合部,幅员面积440平方公里。素称“原始森林,夜郎古道”、“山歌唢呐之乡”。

  由于福宝地属山区,森林广袤,山高水曲,沟长谷深,唱歌人要在山水之间传递歌声,必须“腔高嗓亮”,从而形成了山歌的“高腔”特质。受歌声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感应现象的影响,形成了山歌高音区反复再现的独特旋律。因各山地的自然环境和山民、猎人、马帮、木客(伐木人)、渔夫活动内容的差异性,产生了《山乐魂》、《谷王腔》、《幺姑腔》、《斑鸠腔》等不同的山歌曲调。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大批楚、粤、闽、赣之民迁居福宝,实现了“湖广”民间歌谣与福宝土生山歌的渗透和融合,丰富了高腔山歌的曲牌调式和表现内容。后人沿唱前人的山歌或以前人的曲调填词歌唱,使高腔山歌代代相传。

  高腔山歌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和七字句。衬词常用一连串的虚词,多为开口音发声。山歌体式有长调高腔和短调高腔,调式多汉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和角调式。高腔山歌有近百个曲牌,表现内容丰富。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部分曲调使用“边音”、“假嗓”、“嘘声”技巧,唱腔高亢,穿透性强,感染力大。福宝高腔山歌适用于薅秧、插秧、薅草等劳动场合,也适用于庙会、庆典等文艺演出,并有完整的歌俗、歌礼、歌规。

  高腔山歌是福宝先民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曲牌的原生性、表现的生动性、内涵的丰富性,称作“山之声,水之音,物之韵,人之灵”,被美学大师王朝闻誉为“山歌经典”。著名作曲家罗念一、著名音乐人陈川、大导演谢晋等高度赞誉高腔山歌,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台曾对高腔山歌作过报道。